目前尚无法确定泰山元始天尊庙是否有真道士。在搜索结果中,仅有一处提及“泰山元始天尊庙有真道士吗”这一问题,但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只是表示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元始天尊庙又名扇子崖石庙,坐落于岱阳之西傲徕峰下。明代创建,历代重修,1988 年再次重修,由元始天尊殿、卷棚、东西配殿与山门组成。元始天尊殿 3 间,面阔 10.75 米,进深 7.3 米,通高 7.3 米。条石筑,冰盘式出檐,板瓦硬山拱形顶。殿内条石铺地,后神台供元始天尊像,四周有 18 尊立像。殿前卷棚 3 间,面阔 9.85 米,进深 4.25 米,通高 5.55 米,二柱五架梁,重梁起架,卷棚硬山顶。东西配殿各 3 间,面阔 7.5 米,进深 4.3 米,六檩前廊式。山门位于正殿东侧,东向,砖柱券石砌拱形门,门高 2.45 米、宽 1.5 米。 元始天尊庙所在的泰山是释、儒、道三教共存的宗教文化名山,道观遍布全山。如岱庙、王母池、斗母宫、关帝庙、碧霞祠、三官庙、老君堂等。所祀神仙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真人、太上老君、西王母、后土、地主、东华帝君等。泰山道教包容的范围深远广大,这种天人合一的神谱结构在中外名山中绝无仅有。但关于元始天尊庙是否有真道士这一问题,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和了解。 泰山元始天尊庙的历史 泰山元始天尊庙,又名扇子崖石庙,位于泰山西南隅傲徕峰下的扇子崖南,海拔 698 米。明代创建,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明代季州举人王无欲曾筑室于扇子崖顶,复结茅其下,曰“西山别业”。清乾隆末年仅存石庙,曰“无梁殿”,祀玉皇。前为石阁,上祀元始天尊。历代有重修,1988 年重修元始天尊庙。现由山门、元始天尊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泰山元始天尊庙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泰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元始天尊庙的建筑特色 元始天尊庙山门位于正殿东侧,东向,砖柱券石砌拱形门,门高 2.45 米,宽 1.5 米。元始天尊殿 3 间,面阔 10.75 米,进深 7.3 米,通高 7.3 米。由条石砌筑,冰盘式出檐,板瓦硬山顶。殿内石券拱形顶,南向开一门两窗,条石雕成。殿内条石铺地,后神台供元始天尊像,四周配侍有 18 尊立像。殿前尚有卷棚房 3 间,面阔 9.85 米,进深 4.25 米,通高 5.55 米,二柱五架梁,重梁起架,卷棚硬山顶。正间前后开门,次间开窗。东西配殿各 3 间,均面阔 7.5 米,进深 4.3 米,六檩前廊式。元始天尊殿西还有地母宫 3 间、吕祖祠 3 间两层、太阳庙 3 间、太阴庙 3 间,以及圣贤洞等建筑。整个庙宇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如何确定泰山元始天尊庙有无真道士 目前很难确切地判断泰山元始天尊庙是否有真道士。考察一个人是否是道教中人需要考察以下几点:首先,是否有严格的师承源流,也就是起码要能说出师承三代,师爷、师父是谁,是哪一派的,字辈法名是什么。其次,说自己是正一的,是否传度、授禄,说自己是全真的是否纶巾。必要时可以让其出示道士证件,但道士证也有假,不能完全依赖。如果全真道士,要问他常驻哪个道观寺庙,全真道士一定是住庙的,如果这个庙住三个月,那个道观住半年,就值得怀疑。如有必要还需要当地道协证明其身份,也请由自己本人联系道协咨询。无法拿出以上四点证明的人,或者自称有而不愿出示,或者是出示后在宗教局无法查询到,或者联系道协后无法查找到该人,这样的人大致上可以断定为骗子。道士证仅仅适用于大陆,道协同样如此,港台道教则是道教总会。但是师承渊源、度牒、录牒、纶巾状是无论那里都必备的,这也是查询、考核重点。至于皈依证只能证明是一名道教居士,不算是道士。最后,现今照片合成技术惟妙惟肖,道袍、法器随处有卖,请勿过度相信照片、图片等证据。然而,这些方法也并非绝对,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各种复杂的情况。 泰山元始天尊庙作为泰山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宗教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其是否有真道士的问题,虽然难以确定,但我们可以通过对道教知识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方法,来避免被假道士欺骗。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