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风水的关系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风水有共同的生成背景和思想基础,古时民间的道术、神仙学说、阴阳五行八卦说、《易经》都是强有力的纽带,使它们在很多方面相吻合。 风水学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自然环境、地形、建筑等元素,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风水理论深受道教的影响,从道教神仙学说、阴阳五行八卦说,到《易经》中的思想,都为风水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背景。 道教源于古代神仙学说、道术,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要旨,认为高山为天地灵气所在,神仙所居,而风水学中的“山环水抱”理论,正是道教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道教修行之地或道观大都深处山林之中,特别是祥云缭绕的高山,成为修行入道,进入神仙世界的理想之所。 在一些有关道观四周环境的描述中,也堆满了风水名词,道教的殿场,对左右护砂、明堂、列帐、水口、水口山等均有讲究,显然是充分考虑了周围的风水形势。 道教重视烧炼药丹,使得道观追求基址,大都位于名山,而风水理论中的“寻龙布穴”思想,也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相吻合,道观选址有两个不同于一般居民的特点,一是建在名山,二是选择与天界接近的山巅,这与风水的典型模式有一定的出入,道观的选址在满足其本身要求接近仙界的条件后,仍重视环境形势的风水特性。 尽管如此,道教和风水是两码事,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缘分,但这种奇特关系又与风水有着本质的区别,风水立足于尘世,追求的是地地道道的科学与唯实,讲究人生畅顺、荣昌,而道教信仰的宗旨是追求长生,得道成仙,尽管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的目标却大相径庭。 道教与风水的关系既复杂又有趣,它们之间既有渊源关系,又有各自的特性,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最终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