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是阴阳两界的大事,它关乎死者的安息,也关系到家人的吉利,在有雾的情况下出殡,除了能消除视线上的阻碍,还有一层寓意,即“有务出殡”,谐音“务事”,意味着出殡可能会不顺利,但实际上,这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在风俗上的一种巧合。 在出殡前,会有一些准备工作和习俗,在旧时的山西各地,如沁县、祁县等地,都会举行“点主”仪式,请人用朱砂笔往牌位上原来写的“王”字上加一点,使“王”字成为“主”字,入殓就是把死者装进棺材,各地的入殓时间不一,有的在死后3天、5天或7天进行。 出殡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包括丧葬习俗中所需的棺木、墓穴等,出殡时也有许多习俗,如请阴阳先生确定葬期、亲友前来送葬、执绋者唱哀悼挽歌等,在出殡途中,送葬者会拉着灵车缓缓前行,而孝子会垫一枚铜钱在棺木的一角,以示掀棺,随后进行“辞灵”仪式,灵柩出堂后,孝子手执纸幡前行,众人嚎哭,出门后,灵柩放在灵车上,孝子会焚烧纸钱并摔碎丧盆,尤其是“摔盆”这一习俗至今仍流行。 出殡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如路祭,这在唐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清朝的路祭更为郑重,亲友会在路上摆放祭品,吟唱挽歌,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出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关乎着死者的安息和家人的吉利,虽然有些习俗看似不吉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在风俗上的一种巧合,在出殡前后的准备工作和习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亲人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