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古文诗歌”我们谷雨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词吟牡丹亭, 画浮稻谷天。诗歌,在梅花月最好抒怀。茶水,为谷雨时节最有春意。词曲,需在牡丹亭(南安府衙内牡丹亭(今江西大余县))吟诵最为惬意。画作,浮现稻谷丰收之际最为欢喜。 谢中上人寄茶朝代:唐代、作者:齐己、原文:春山谷雨前, 、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谷雨时节,在绿意葱茏的春山一起摘一缕芳菲的茶叶。太绿了太嫩了的茶叶,难以填满这一浅浅的筐,天色不知不觉就暗了。不如招呼邻居和附近的客人,用沾满了落花的泉水,来煮一煮这新茶。距离太远的朋友,彼此牵挂,烦牢着相互寄去自己采晒的茶叶,又有一年未相见了啊,让这谷雨的茶送来问候,下次一定聚一聚啊。、 【谷雨溯源】、谷雨 (Grain Rain)、2017年谷雨时间是 4月20日 05:26:58、一般时间:每年04月19~21日 三候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 鸣鸠拂其羽: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 戴胜降于桑: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趣说谷雨,位于二十四节气表的第六个节气。 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关于谷雨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 日期的计算谷雨节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习俗1、禁杀五毒、 2、渔家流行谷雨祭海、 3、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4、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 5、谷雨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 6、谷雨祭祀文祖仓颉、 “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7、洗澡消灾避祸、 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 养生修心谷雨到来,暮春到了,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1、早晚时要适当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2、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还要预防花粉过敏 、,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的发作。 3、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4、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 、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5、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6、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谷雨茶——古人的情有独钟】 谷雨,播谷降雨。茶树,在经过冬季漫长的休养后,经春雨的滋润,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谷雨茶是春茶中的极品。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谚语也有“清明见芽,谷雨见茶”之说。谷雨期间,约朋携友,采茶泡茶,品茶吟诗,是古代诗人的闲情雅致。自唐朝以来,文人雅士们深谙“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的采茶之道,对“阳春三月试新茶”乐此不疲,把此当作人生一大乐趣和生命中的美事。因而,无论谷雨那天是什么天气,文人骚客们都会上山去采摘一些新茶回来,泡上一壶“谷雨茶”慢慢品尝。 唐昭宗时户部侍郎陆希声对谷雨茶情有独钟,曾慕名到江苏阳羡采茶。《茗坡》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阳羡(现在的江苏宜兴)产的阳羡谷雨茶以“汤清、芳香、味醇”而闻名。陆希声知道谷雨茶的珍贵,“惜取新芽”的感慨便油然而生,但又经不起茶香的诱惑,故刚采下新茶,旋即就用水煎饮,以慰馋涎欲滴尝鲜之心。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的《忆平泉杂咏·忆茗芽》,表现的则是一种闲适、淡泊之情。诗云:“谷中春日暖,渐忆掇茶英。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诗人深得谷雨茶养生之妙,认为经过雨露滋润的谷雨茶,营养丰富,香气逼人,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对人的身体特别好,可通全身不畅之气: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 晚唐著名诗僧齐已留下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便是文章开头的《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是稀少,天色将晚时,还没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非常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叫来邻院的客人一起品尝新茶。这样的胸襟和雅趣,为诗僧。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喜欢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形象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绝唱。 林和靖也爱谷雨茶,喜欢谷雨新茶入唇后的淡雅幽香。《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前两句生动形象,贴切自然,描写了谷雨前茶农采收嫩茶的场景,后两句则展示了谷雨茶的风韵和品茶的感受:茶芽如旗枪般笔直挺秀,冲点后茶沫如湖上积雪,又似琼花。喝着如此细腻鲜醇的谷雨春茶,心里却忆念着剡中的朋友。其不趋荣利的性格和闲适情趣,由此可见一斑。 元代词人杨朝英在《水仙子·自足》中写道:“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刍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小令写的是作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恬然自得的情感和知足常乐的旷达思想:一年劳作虽然辛苦,但有酒、有鱼、有鸡、有肉、有笋,自给自足,其乐融融。尤其是招待造访僧侣的谷雨茶,不嫩不老,后劲甘醇,将茶的滋味演绎得恰到好处,可说是独具山野特色,富有田园韵味。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对谷雨茶情有独钟。《七言诗》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这首写的就是家乡的谷雨春茶春晚待客,泡一壶谷雨采制的新茶,徜徉于茂林修竹之间,轻啜慢品,让缕缕清香缓缓沁人心脾,是何等的清雅、悠然,令人欣羡不已。 说到谷雨茶,乾隆皇帝的《采茶歌》值得一提。这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南巡杭州时,曾欣然作诗一首:“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虽贵为君主,却能体恤茶农之苦,知道“雨前价贵雨后贱”,真是难能可贵;平素吃惯了山珍海味,闻到谷雨茶香也颇感新鲜,不由诗兴大发,亦在情理之中。“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滚滚红尘多少事,都付南柯无迹寻。”谷雨时节,沏上一壶细如雀舌的“谷雨茶”,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幽幽茶香。茶烟聚散、浅酌啜饮我们在这,领略谷雨时节浓浓的文化味儿,褪去焦躁,净化心灵,莫不是人间难得的趣味。背景音乐 | WhispersofRainbyDan Gibson图片来源 | 网络部分资料整理于网络及相关书籍。如转载,请告知并标明出处与作者。、谷雨清茶,送春一杯、茶烟聚散、浅酌啜饮,谷雨时节,与君安康也许你还想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苏轼古文智慧 | 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何事忆我?昨夜三番入梦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梦压星河。
关键词:
奇门遁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