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关门谢客了97天的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了,常去常新的故宫博物院,你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在数千年漫长的演变中,宫殿建筑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如今的国家名片呢?-01 -故宫是怎么设计的?“《周礼·考工记》有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宫殿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基本遵循这一规制,但又因地做出变化,逐渐衍生出更多的设计理念。
故宫一共有两个阴阳分区。第一个,午门、神武门这条中轴线将故宫分成东西阴阳两区,文武对称。东为文,为仁,为日出之处,为阳;东建文华殿,体仁阁,举行朝政大典时,文臣站在东边(左边)。西为武,为义,为日落之处,为阴;西建武英殿,弘义阁,举行朝政大典时,武官站在西边(右边)。前朝后寝第二个,隆宗门、景运门这条连线将故宫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前朝是朝政之区,为阳,其殿堂普遍比后寝的高大,布局疏朗。后寝是皇帝和后妃生活居住的地方,为阴。 朝就是朝堂,寝就是寝居。前朝后寝则规定了,帝王举行朝会的建筑在前,帝后起居生活的建筑在后。模型制作:陈三岁故宫从乾清门为界,前方是三大殿为主的建筑群,用于举行上朝治政,举行国家大典,这就是前朝;乾清门后是后三宫为主的建筑群,用于皇室家庭生活,这就是后寝。众所周知,紫禁城有一条南北中轴线,它的作用是把紫禁城分为东、西两半,东方属阳,西方属阴。中轴线上的大殿,均面南背北,左为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右为阴,乃太阳落山之处。而紫禁城的龙穴之位,就在内廷的交泰殿,这里可以感应到山自无穷远处绵延而来,水自烟云中蜿蜒而至,正是“山归成龙,水归成穴”的形势,来自天上的元气,就被锁在了紫禁城内。阴阳是生命的根本,从“万世不易”的秦始皇到后来历朝历代的皇族,莫不希望种族繁衍。在紫禁城的设计中,以后三宫来承载这一理想。后三宫由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构成,自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乾道成男,乾清宫就是皇帝的住所;坤道成女,坤宁宫便供皇后居住;中间的交泰殿,则寓意上下尊卑、交泰和合、天地交通、阴阳交汇、万物生长。交泰殿的宝座上方悬有轩辕镜,取象于天上主雷雨的轩辕星,象征了天地阴阳的交会。这颗悬挂在大殿天花板正中藻井龙嘴之下的巨大白色金属球体,也出现于前面的奉天殿。其他纯属阳和纯属阴的大殿,都不能悬挂轩辕镜。左祖右社合于象数故宫布局在数理上也合于周易象数。乾卦的第五爻为“飞龙在天”,比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九五也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爻。同时,九也是最大的阳数。皇帝为“九五之尊”,明代洪武三十五年明文规定军民房屋,不许九五间数,九五为皇帝专用。故宫房屋总数为9999间,在中轴线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阔九间,深五间,九龙壁、九龙椅、檐角兽饰九个、大屋顶五条脊,连宫门的门钉都是八十一颗(纵九,横九),东华门除外。(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现在我们在阳宅风水布局时,也用得到象数。比如我会跟客户说你在某方位,摆上三棵土培植物,为什么一定要是三棵?因为这个方位隐含了数字3,这就是合于象数。引龙脉,定穴位,拟中轴,分阴阳,列五行,布星辰,融周易,合象数,故宫不可不为王者之宫。(前面引龙脉,定穴位,拟中轴,这三个没讲,下次有机会再写一篇)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星辰,突然对天上的星星有了兴趣。最后分享两本天文古籍,《天文精义赋》、《三才图会天文卷》,在易转运推荐回复书名可得。 “左祖右社”来自《周礼》,又称“左庙右社”。 在宫殿左边建皇帝的祖庙——太庙;宫殿右边建土地神和粮食神坛——社稷坛; 每年固定日期在太庙和社稷坛举行国家大典。 模型制作:陈三岁现今故宫宫殿的左前方是皇帝祖庙称之为太庙,这就是左祖。故宫宫殿右前方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坛庙,称之为社稷坛,这就是右社。左祖右社的布局形式,体现的正是古代王朝的政治观念 。法天象地古人认为,天上的星宿可与地上的一切相互对应,构成一个庞大的象征体系。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域被划作三座城垣,它们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守护在三垣周围的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所辖的二十八星宿,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图式。《中华遗产》2009年08期摄影/李前进 制图/刘扬其中,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心区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太微垣在紫微垣的东北,被认为是天帝的南宫,是天帝的布政之所。天市垣在紫微垣南,被构想为天上的集市。紫禁城的设计建造,正是上述理念和宇宙图式的投影,这套方法,叫“法天象地”,将天空星辰的祥瑞对应到地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天有悬象而成文章,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法天象地,首先要用罗盘或日晷夜观北极星,以确定正北方向,然后划出子午线作为中轴。接下来,要确定穴位。紫禁城的龙穴,在乾清宫后的交泰殿位置,它是全部设计建造的基点,是天上北极星在地面的呼应。通过龙穴的正北子午线,就是中轴。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组成的后寝,是天上紫微垣的映射;前朝三大殿则是天上太薇垣的映射。这就创造了天帝居于紫微宫、天子住在紫禁城的意象。从西北流入的金水河,正是天河银汉的象征。太微垣以五帝座为中枢,帝王星居中,对应地上的三大殿。外面一层环布着内屏四星,有太子星、幸臣星和从官星座。最外层则是屏藩之星,从东、西、南三个方位,护卫着天帝皇宫的安全。东藩四星和西藩四星都是将星和相星,南藩二星,则称左执法和右执法,左右执法之间为端门。紫禁城里的奉天殿、文华殿、武英殿、左掖门和右掖门等宫殿和门楼,就是天上的帝王星、将星和相星等星宿的映射。紫微垣居于北天中央,又称中宫,是由后宫星、帝星、庶子星、太子星组成的天枢系统,紫禁城后三宫的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与之呼应。天上的左右枢星座之间叫“阊阖门”,门外的北斗七星是天帝乘坐的马车。紫薇垣的北门外,有长长的阁道六星,穿过银河,到达天帝的离宫——营室宿。营室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紫禁城的御花园。星辰列布华盖阁道,上应天文中国文化发达得最早的是天文,一般大家都知道有二十八星宿,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三垣。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是除二十八星宿之外的三个星区,在占星学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三才图会.01.序.天文4卷.总106卷.明王圻.王思义撰辑.明万历37年原刊本.1609年)太微垣共十星,在北斗之南,居于南方七宿的中央,且是日月五星必经的路线,被视为天帝的南宫,是其处理政务的地方。(三才图会.01.序.天文4卷.总106卷.明王圻.王思义撰辑.明万历37年原刊本.1609年)紫微垣共十五星,在北斗之东北,为中央之中,有“帝星、太子、庶子、后”等星辰组成的天帝家族,被视为天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统摄八方的天宫神阙。(三才图会.01.序.天文4卷.总106卷.明王圻.王思义撰辑.明万历37年原刊本.1609年)天市垣共二十二星,在房、心两宿东北,为天之集市,主交易之所。(三才图会.01.序.天文4卷.总106卷.明王圻.王思义撰辑.明万历37年原刊本.1609年)三垣共同勾画了一副天国生活的蓝图,故宫的布局即是此蓝图的投影。前朝为朝政之区,如天帝布政之太微垣。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取象于太微垣的“明堂三星”,(图片来源于网络)殿下再设三层台阶,取象于太微垣的“上台”、“中台”、“下台”三星。宫中还有端门、东华门、左掖门、右掖门取象于太微垣中南藩二星间的端门、东藩二星间的东华门、左执法之东的左掖门、右执法之西的右掖门。后寝为皇帝的燕寝之所,取象于紫微垣。后寝有乾清、交泰、坤宁三大宫,再加上东、西各六宫,一共是十五宫,合于紫微垣十五星之数。天市垣在故宫内部的布局设计中不是重要部分,它被放在了宫城的南面,与天象相对应,很多街坊名称直接取象于天市垣。中轴对称《易》与殿名宫内许多大殿的命名也与《周易》有关。前朝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都有一个“和”字,阴阳和合滋生万物是为“和”。后寝乾清宫,取自乾卦,“乾,天也”,《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宁宫,取自坤卦,“坤,地也”,《彖传》:“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交泰宫,取自泰卦,泰卦是由乾卦和坤卦合成,乾下坤上,为阴阳交合,子孙昌盛。《彖传》:“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象传》:“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中轴对称的布局是宫城建筑布局重要特点之一,指的是宫廷建筑群中,重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两旁。模型制作:陈三岁北京故宫中轴线排列着午门、三大殿、后三宫等重要建筑,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等,排布在中轴线主要建筑两侧 。 而在每一个宫殿的院落中,也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宫门,前殿、后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轴线上,配殿则分布在两侧位置。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的从属关系明确,体现了宫殿的尊严华贵。除了上述的三项宫殿设计理念外,其实还有包括三朝五门、法天象地、阴阳礼制等诸多思想,都影响着宫殿建筑的布局方式与细节形制。-02 -故宫的前辈都有谁?在最开始,“宫殿”并不只属于皇帝,普通人的房子也称为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宫殿一词才专属于皇帝,举行典礼仪式或处理政务的建筑叫“殿”,给皇帝生活起居使用的建筑叫“宫”。大房子——原始公共建筑新石器中晚期,原始聚落都有中心广场,广场上的建筑总有个最大的,考古学家称它是“大房子”。大房子被其他小建筑包围,它的建筑规模与工程质量最高,用来给弱势人群居住和聚落集会,在中国半坡、姜寨等遗址中都发现过“大房子”。这是距今所知最早的公共建筑。半坡遗址“大房子” 猜想复原图 绘画@肉丸张( 复原依据《宫殿考古通论》 ) 后来社会阶级分化,人们的房子也开始变化。普通人和奴隶们住进更原始的穴居、半穴居建筑,统治者们住进高大华丽的建筑。原本公共福利的大房子被统治者据为己有,慢慢变成宫殿性质的建筑。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具体属于夏朝还是商早期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二里头宫殿建筑群由一圈廊庑环绕,是一个东北缺角,100米见方的院落。二里头宫殿建筑复原模型(琚京蒙、陈三岁) ( 复原依据《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前方是门庑,中后部为主要建筑,东北角为厨房,四周回廊有内廊与外廊,门庑建筑一共四座房间。房间大小不同,是守门人的栖身所。二里头遗址的功能在学术界,仍有朝堂、王宫、宗庙等众多猜测。秦咸阳宫战国时的秦国都城已在咸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每攻破一个诸侯国,秦始皇就会仿造诸侯国的宫殿,使得咸阳宫规模在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不断扩大。咸阳 今可考宫殿 猜想复原图 绘画@洪凡凡(复原依据《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问题的初步探讨》 ) 根据考古,咸阳宫建在高且平的北陵上,象征天帝紫微宫与银河的渭水穿城而过,宫殿整体为凹字形,都是土木混合的高台建筑。两侧建筑有飞阁复道与主殿相连,天人合一的选址思想与高大宏伟的宫殿形象,体现了秦始皇对神仙思想的无尽追求。汉未央宫这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座宫殿群,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汉高祖七年(前200)时由萧何监造,建设在长安西南的龙首原之上,时人又叫“西宫”。古籍记载未央宫殿堂不下40座,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未央宫布局 猜想复原图 绘画@蒋晓璐 (复原依据《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考古报告》) 未央宫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宫城建筑奠定了格局基础。而后的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也继续使用未央宫作为理政大殿,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建筑。汉建章宫汉太初元年(前104)因柏梁殿焚毁,大臣勇之向汉武帝进言修建新宫。汉武帝便下旨在长安城外、未央宫以西修筑建章宫。建章宫猜想复原图 绘画@蒋晓璐( 复原依据《关中胜迹图志》 ) 建章宫与未央宫、北宫有飞阁辇道相通,除大殿外,更有虎园、狮子园圈养动物,也有太液池、蓬莱三山等来满足汉武帝的仙居追求。至此,建章宫、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在长安城中组成庞大的宫殿群,汉武帝时期掀起了秦始皇之后的宫殿营造高潮。唐大明宫唐初,宫殿为隋大兴城改建的长安城,后因主殿太极殿低洼多雨,不宜居住,贞观八年(公元634)李世民为父亲李渊建永安宫。唐高宗时将永安宫重建,改名大明宫。从此取代太极宫,成为鼎盛大唐几百年的政治中心。大明宫猜想复原图 绘画@洪凡凡(复原依据:《唐大明宫丹凤门复原研究》)大明宫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中轴线绵延数里,将宫中的含元殿、宣德殿、紫宸殿等串联,左右翔鸾与栖凤等门、殿大体对称。大明宫的中轴对称,三大殿制、宫门形制等对中国后期宫殿建筑布局及形制,产生了最直接的范本影响。直至清代,宫殿依旧延续着这样的布局方式。明清故宫如今我们说的故宫,指故宫博物院,也是明清时期的宫殿——紫禁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用时十四年建成北京城和紫禁城。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清入关后,继续沿用了明代紫禁城宫殿,如今也有很多建筑是明代建筑改建或增建,甚至很多宫殿依旧是明代的,宫殿的总体布局方面基本未有改变。明清故宫是现今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03 -故宫有什么?故宫的来头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在南京建紫禁城(今南京故宫),后因皇太子逝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赶走侄子建文帝自己当上了皇帝,即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朱棣与近臣密议迁都,开始建造北京紫禁城,北京的坛庙、宫殿、门阙等等都以南京紫禁城为样板建造。经过长达11年的准备及3年的建造,于永乐十八年(1420) 明王朝正式迁都北京。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集中了当时全国的能工巧匠。征调二三十万农民和部分卫军做壮丁,木料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采伐,石料从北京附近的房山、盘山等山区开采。采料运输极为艰难,如木料要用雨季的山洪从山上冲下,经京杭大运河等江河运送至京城,石料在冬天时,沿途挖井取水铺冰道运输;夏天则用滚木,整个建造工程浩大,经十数年才完成。清代宫殿继续沿用明代建筑,后历经多次重修新建,修筑规模虽然没有明代宏大。但传统官式做法经数千年积淀后,在清代达到极点集于大成。故宫的建筑五行分布阴阳和谐,而生水、火、木、金、土故宫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土字形台基——中央土东边文华殿——东方木西边武英殿——西方金南边午门——南方火北边神武门——北方水 故宫占地78万㎡,长约960m,宽约750m,建筑有约15万㎡。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得知,故宫有90多座院子、980座房屋,除了主要的前朝后寝宫殿,还有各类其他功能建筑。五行相生、阴阳是万物之始,金、木、水、火、土五行则是万物所依,紫禁城内五行空间无处不在。王子林《紫禁城风水》在五行观念中中央属土,土如何体现?紫禁城的前朝和后寝建筑群,就坐落在两个“土”字型的台基上。土色黄,黄色成为五色中最尊贵的颜色,所以故宫前殿后寝两大建筑群的屋顶,都以黄瓦铺设,以示至尊至大和天下中心。南方属火,紫禁城南端的午门,就建成五凤飞翔的吉祥之像,午门外五座石桥上的望柱,则雕刻成火焰燃烧的形状。北方属水,玄武坐镇,紫禁城的北门,就叫玄武门(清代更名神武门)。玄武大帝在神话中是北方水神,主管生死,降妖除魔。钦安殿的东大房和西大房以黑瓦铺顶,正是五行中北方属水和尚黑的体现。西方属金,五行理论中金能生水,这就是紫禁城西部开挖河道并取名金水河的来历。东方属木,喻示着万物的生长,这里生气旺盛,是安排太子居所的理想方位。木的颜色为绿色,因此明太子宫文华殿和清太子居住的南三所,屋顶均用绿瓦铺设,象征着太子如春天的东方之木,生气勃勃,前景无限。 1.前朝礼制建筑前朝根据布局制式是承担国家仪式的建筑群,最主要的是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等,他们被用来举办国家典礼和重要仪典。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2.午门紫禁城的正门,位于正南,即正午太阳的位置,称为午门。平面凹字形,门阙合一,城台正中为重檐庑殿顶的正楼,东西庑房和阙楼相互对峙下有五个门洞,正中门洞为皇帝御路,两侧门及东西掖门供王公大臣行走。在此举行颁布历书或献俘礼,注意午门从没有斩首,明代倒是常有大臣在此被梃仗。模型制作:陈三岁、鱼3.太和殿三大殿中第一座,也是最重要的,紫禁城中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建筑。皇权与政权的核心所在。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太和殿;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至今。太和殿下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明代面阔九间,约64米,进深五间,约37米。清康熙时改为面阔十一间,高达27米(与台基共35米),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殿前陈设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殿前为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可容纳万人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太和殿用于皇帝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举行重大典礼。太和殿及广场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3.中和殿三大殿中间的一座,位于太和殿后,与太和殿同在三级台基之上。单檐攒尖顶,面阔进深均三间,四周出回廊。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名华盖殿,多次毁于火灾后重建,明嘉靖时改称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更名为中和殿,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次重修 大典前皇帝在此休息,接受办公官员的提前参拜,前往坛庙祭典前,皇帝会在此审阅祭祀祝文。中和殿 摄影@刘雷4.保和殿三大殿的最后一座,在中和殿之后,与太和殿、中和殿同在三级台基之上。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为建极殿,后毁于火灾。万历四十三年(1615)重建,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焚火,建极殿幸免于难,历经多次改名后,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今名保和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前带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高约29米。最初是大典前皇帝更衣的场所,清乾隆后在殿内进行科举殿试。每逢除夕等重要节日,皇帝也会在此宴请王公大臣。保和殿 摄影@刘雷5.文华殿位于东华门与中轴线间,由文华门,文华殿、主敬殿等组成。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最初是太子宫,用绿琉璃瓦。嘉靖时,皇帝在此召见翰林学士,举行讲学,改为黄琉璃瓦;清乾隆时,殿试在此阅卷;皇帝出巡后,留京的王公大臣在此处理事务。文华殿 摄影@遗介君6.武英殿位于西华门与中轴线间,主体建筑为武英殿。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代皇帝在此斋居、召见大臣商谈政务。明末李自成攻入皇城后在此登基清乾隆时一度成为宫廷修书处。武英殿 摄影@刘雷7.箭亭为警示八旗子弟勿忘骑射祖业,顺治皇帝在顺治四年(1647)建射殿,雍正八年(1730)改为“箭亭”。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黄琉璃瓦歇山顶。清朝皇帝与子孙在箭亭前练习骑射,清朝的武状元殿试也在此举行。箭亭 摄影@李永涛老师8.后廷休闲也叫内廷,是供皇帝及家庭生活起居的建筑群,主要是后三宫,和东西两侧的嫔妃宫殿群。这些建筑体量及氛围更适居住生活 此外还有养心殿一类便殿,及供消遣的几个花园等。9.乾清宫后三宫最重要的一座,内廷体量最大、最高的建筑。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现存为嘉靖三年(1798)重修。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宫前陈设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铜鼎等。从明朱棣到清康熙时期,都是皇帝寝宫。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都会在此举行朝礼和赐宴。乾清宫 摄影@刘雷10.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之后,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辟门,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嘉靖年间始建,后重建多次,现存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节庆日,皇后在此接受嫔妃朝贺及皇子行礼,清代曾收藏皇帝印玺。交泰殿 摄影@刘雷11.坤宁宫交泰殿之后,内三宫最后一座。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后重建多次,清顺治十二年(1655)依沈阳清宁宫格局改造。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皇后居住在此,清代用作皇帝婚房及萨满教祭神场所,变成了名义上的皇后寝宫。坤宁宫摄影@刘雷12.东西六宫指内三宫东西两侧的各六宫,共十二宫。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为相同的南向两进院落,是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东六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六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后延禧宫因屡次火灾,清末改建西洋风格的灵沼轩未竣工,成为了故宫里唯一的烂尾楼工程。储秀宫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延禧宫· 灵沼轩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13.养心殿内三宫西侧的一座重要宫殿。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清嘉庆七年(1802)重修。面阔九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和西次间出卷棚抱厦。最初供皇帝临时休憩,雍正后改为办公就寝。雍正为处理紧急战况,令军机处建设于养心殿前,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也在养心殿前殿。养心殿 摄影@故宫博物院官网14.慈宁宫故宫西路的主要宫殿群之一,正殿为庆典所用。面阔七间、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殿前出月台。寝宫后殿清代被改为大佛堂拜佛。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嘉靖十五年(1536)初建,现存格局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建。明代为前朝皇帝的嫔妃居所,清代为皇太后居所。逢元旦、冬至、皇太后生日等重要节日,皇帝率大臣在此行礼。南侧还有供皇太后消遣与拜佛的慈宁宫花园。慈宁宫 摄影@刘雷15.宁寿宫故宫东路的主要宫殿群之一,原为康熙为孝惠皇太后专建的宫殿。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宁寿门,宁寿宫、后殿等,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宁寿宫改为皇极殿,原宁寿宫匾额移到后殿,成为如今的宁寿宫。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皇极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出月台和廊。太上皇在皇极殿接受朝贺,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在此举行的;光绪时慈禧太后也在此接见外国公使。宁寿宫·皇极殿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16.御花园故宫的四大花园之一,故宫中轴线的北端,可通东西六宫。全园为中轴对称布局,南北80m,东西140m,总面积12000㎡。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名“宫后苑”,清雍正起,称“御花园”。现仍为初建时的基本格局。正中是供奉真武大帝的钦安殿院落,东西两侧建筑基本对称。多为游憩或敬神拜佛用途。东侧有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等;西侧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等。园内古树奇石甚多,地面各色卵石镶拼几百幅铺装图案,东北角的堆秀山为园中制高点,每逢重阳皇帝与皇后等在此登高望远。御花园·御景亭摄影@刘小刀18.特殊建筑除前朝后寝建筑外,故宫还有众多各类功能的建筑,被大家熟知或津津乐道。故宫四门,故宫一共有四个门。除了南边的正门——午门外,还有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北门神武门。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角楼,位于故宫城墙的四个角,供瞭望守备。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也有二十八星宿中角宿神,栖息在角楼镇守紫禁城,因此得名角楼的说法。角楼 摄影@刘雷南三所,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宁寿宫以南建三所院落,故称“南三所”,供皇子居住。三所院落东西排列,布局完全相同,建筑均为绿琉璃瓦顶。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南三所 摄影@刘雷畅音阁,故宫戏楼中最大的一个。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72),三层共高达20米,台上下还有天井、地井用来表演节目。畅音阁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雨花阁,紫禁城中最大的藏式建筑,建于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顶部四条脊各有铜龙,仿若空中遨游,内部供奉众多藏传佛教造像及金刚坛城。雨花阁 摄影@刘雷-04 -故宫有什么亲戚?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代入关前的宫殿,后金天命十年(1625)初建,称盛京宫阙。天聪十年(1636)后金改国号为清的大典在此举行,清顺治元年(1644)顺治在此登极,入关后,改称其为奉天行宫。沈阳故宫· 崇政殿 摄影@遗介君沈阳故宫在建筑布局延续了传统宫殿建筑布局,彩画雕刻等装饰方面展示了浓烈的东北风情,表现多民族宫殿建筑文化特点。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宫殿群颐和园建成后,除作为游乐之地外,也是故宫以外的宫殿建筑群之一。颐和园中除了园林,也有宫殿建筑群,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主的建筑。晚清时期成为颐和园内的政治中心,慈禧、光绪多此在此召见群臣、处理朝政、接待外国使臣。颐和园 · 仁寿殿 摄影@肖禹安这一片建筑群布局对称,但却是封闭的院落,华丽的装修陈设显示出宫廷气派。但屋顶多用灰瓦卷棚顶,院中的花木假山暗示人们这里处于园林山水之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宫殿群避暑山庄建在河北承德北郊,是清代离宫别苑。清康煕年间初建,乾隆时期扩建成如今规模。承德避暑山庄 澹泊敬诚殿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山庄南侧是居住朝会用的宫殿建筑群,正殿是澹泊敬诚殿,其他也有朝房、乐亭、寝宫等诸多建筑。清代也在此接见各民族首领、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了这些宫殿,中国还有众多的宫殿建筑及宫殿遗址,布达拉宫、大明宫遗址、南京故宫遗址等。故宫何其大,除了以上的建筑外还有更多的建筑、技艺、文化,岂是区区一篇科普文能够说完的。参考资料出版物:1 宫殿考古通论 ,杨鸿勋 著;2 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 张加勉 著;3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 1998;4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著;5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著;6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王其钧 著 ;7 中國古建築二十講,楼庆西 著;8 图说中国古典建筑,徐建融 著;、学术论文: 9 关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基址规模问题的探讨_王贵祥;10 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_杜金鹏;11 从帝都到天下_张腾辉;12 夏商西周宫殿建筑文化研究_戴良燕;13 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_李丽娜;14 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_庞小霞;15 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缘起_李海群;16 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与特征研究_岳岩敏;17 秦汉时期的宫苑分布与特点_张霄;18 汉代上林苑宫苑空间初探_郝思嘉;19 唐长安大明宫丹凤门复原研究_杨鸿勋;、20 唐代大明宫的布局研究_朱优恒; 21 北京故宫空间布局构思探源——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精神_孟福霞;22 紫禁城建筑设计探讨_茹競华; 23 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的对比_浅谈清朝皇家建筑的特点_张佳璐;24 从故宫看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设计理念的共通性_孙韫;25 清代宫殿建筑的文化社会学解析_陈莉;26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外朝内廷外部空间特色_吕海平。致谢与版权声明1、 感谢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刘雷老师、李永涛老师等授权作品使用。2、文中涉及摄影作品、绘画、动图均为作者原创,受版权保护。本文属授权后使用,如若作转载文章外其他用途,请联系遗介后台或联系作者本人。其他用途未经授权,严禁使用!如经发现,遗介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及赔偿。3、文中模型因资料无法完善,遗介保证科普内容严谨的基础上,允许了与现实故宫实况有少许出入问题,敬请谅解!制作团队审查监制:遗介君文案撰写:遗介君动图制作:陈三岁复原绘画:肉丸张、蒋晓璐、洪凡凡摄影提供: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刘雷老师、李永涛老师、遗介君、肖禹安、刘小刀模型制作:琚京蒙、鱼艳天、陈三岁、刘鑫宁排版编辑:延陵er 附:故宫风水揭秘经常听其他人讨论“故宫风水多好多好”,比如『乾清门』、『坤宁门』等等,名字的由来,其实这些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论述为风水,若是那样的话,随便将故宫等比例复制到其他地区,不一样可以产生相同的风水效用。、北京城"双龙"风水布局传说、传说故宫风水好, “北京故宫=旱龙,中南海=水龙,并且信誓旦旦的说是真的,更在地图上,用漂亮的图片表述出来”。也只能“呵呵”。、不单绘制出上面的图,连“龙头、龙爪和龙尾巴”都绘制出来了,也真难为大家了,下面的图,但是对照“龙”身体部位,就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以前所讲过的,大家喜欢听的是“故事”、“传说”。、其实风水更主要的是建筑本身跟它所在地理环境的协调统一。、下面按照传统风水学的理论,结合故宫位置及环境格局,揭秘故宫风水的玄机供大家欣赏和参考。、一、基础功课、故宫风水,应该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即使筒子河一圈以内,外城是往前延伸到今天的长安街区域。、本文先论述故宫外城(环境地理)风水,首先要弄明白两条河:金水河和通惠河。、1、金水河有两条水道,元朝和明朝略有区别。、元朝源头来自玉泉山,流经西直门,到甘石桥,在往北折,到北海进入,接着南海,后从西朝东,流过天安门前。、明朝将水道进行修改,从玉泉山(个人理解是并入通惠河)直接走紫竹院,经高梁桥,在积水潭开始分叉,一条朝东给护城河供水,一条走什刹海,中、南海,然后从西到东,流经天安门。、2、通惠河、通惠河水道则很直接,将北、西北水源,直接汇入到圆明园昆明湖,流经西直门,汇聚在积水潭,从积水潭东的步粮桥,经故宫东侧,在故宫东南与金水河汇聚。、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其中从瓮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在元代称为高梁河。、按照上面的描述,将通惠河古河道在地图上,标志如下:、二、依水辨局、从上面金水河、通惠河水流的分析,故宫外局两条水,源头都来自北、西北,交汇在故宫东南在今天的南河沿附近(个人猜想,南河沿的名称,应该跟通惠河有关系,南河沿中的河字,十有八九指的是古通惠河)。、经“水从三叉细认踪”,按照水口的位置来分析,故宫是水龙局没有任何疑问。、一水(金水河)从西北经中南海到故宫西南(今天长安街边上),从西南经过天安门-金水桥,在故宫东南与通惠河相聚,直接朝南流动,到前门东侧,流入护城河。、一水(通惠河)从西北颐和园(昆明湖),经高粱桥(古代这里叫高粱河),流聚到今天的积水潭,然后经过什刹海、在网上搜索到一张示意图(元朝),大致能表示清楚金水河、通惠河水流的方位,各位一定要注意:、金水河源头玉泉山,通惠河源头是在昌平、三、依局排盘、上面『星盘』:、红色位置,有水流来吉,有水流走凶、绿色位置,有水流走吉,有水流来、黑色位置,水来去皆吉、四、故宫风水揭秘、将上面『星盘』套在故宫平面图上,如下图:、先从金水河先来分析,从西直门流入(冠带),到西南(长生)往北,到北海(冠带)流入“中南海”(长生),经过天安门,在东南(绝位)跟通惠河交汇,朝南流走。、再从通惠河进行分析,从高粱桥(冠带)流入,汇聚在积水潭(临官),然后经过正北(帝旺),左转,沿着城墙边朝南,在故宫的东南(绝位)跟金水河汇聚,朝南流走。从上面星盘+地图来分析,故宫左右环抱之水,有一丁点不合格的地方吗?来水、聚水处,皆吉,放水走绝位,更吉。、按照上面风水局势来分析,故宫风水得益于金水河、通惠河二水缠绕。按照上面星盘及地图来分析,丝丝入扣,无半点多余之处。、五、写在后面、1、故宫风水改善建议、这篇文章,仅整理金水河、通惠河两条河流的走势,就花费了很大的经历和时间,随着时间和城市建设须要,很多河段都改道或者直接做成暗河,做成暗河对于风水影响很大。、1)将通惠河流经故宫东侧(大致示意,可能并非原河道)改成明河。、2)将金水河朝东改成明水,一直到跟通惠河交汇处,都挑明。、2、很多人对于笔者结论心存怀疑,北京的水口(故宫和北京城的)都是在东南,巽巳、乙辰的位置,太岁临东南则北京城市古代多灾难。、不妨搜索下北京旱涝灾难年份,是否在蛇、龙年份居多。 ● 当代二十一世纪是烂贱不值的“大师”泛滥的世纪● 【黄历系列1】出门先看老黄历,宜忌术语有讲究,你能看懂老黄历吗? ● 4717年明/暗戊表 【黄历系列2】● 这个高校老师厉害了!用周易算出逃课学生学号?附:玄学分析● 趋吉避凶!解说何谓风水学中的白虎煞,及其化解方法!● 灵验录|鬼压床,常做恶梦!此法可解梦魇!(附文:《为什么念“太乙救苦天尊”?》)转 发 分 享 功 德 无 量福、生、无、量、天、尊、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平台,一键加群、点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