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和《洛书》也是如此,《河图》大约是黄河岸边发现了一只有着独特花纹的马,身上有着一些给人启发的图案,经过世人演绎之后,结合当时人对天象、地理的理解,总结为理解宇宙的基本图式,是为《河图》。《洛书》大约也是在洛河之中发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龟,背上的图案比较奇特,经过研究之后,将其抽象化,作为一套数理系统的来源。、《河图》《洛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两汉学者一直在强化《河图》《洛书》对《周易》的启发。扬雄《核灵赋》:“大易之始。河序龙马,雒贡龟书。”认为《周易》创造之始,是取法《河图》《洛书》而成。班固除了在《汉书·五行志》中肯定了刘歆的说法,并在《典引》中讲:“御东序之秘宝,以流其占。”东序之秘宝,便是前文提到的《尚书,顾命》中所言的除列在东廊之下的《河图》之类。王充在《论衡·正说》也说,、说《易》者皆谓伏義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夫圣王起,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时,得《洛书》,《书》从洛水中出,《洪范》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案《洪范》以治洪水、王充是东汉比较重视事实的学者,他一生主要的精力在于“疾虚妄”,也就是要与经史子中的不实写法进行斗争。在他看来,《周易》《河图》《洛书》为启发,是确凿无疑的事。《易传》十篇大致作于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后学编订的。-般认为是儒家学说。《系辞上》讲:、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无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明确地讲,《周易》是受《河图》《洛书》的启发而作成。《河图》《洛书》中的简单的符号,启发了伏羲创造八卦,《系辞下》又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描绘了伏羲创作八卦的过程。一是“观象于天”,“象”就是日、月与二十八星宿之象。二是“观法于地”,如《乾》卦中的“潜龙勿用”、《坤》卦中的“龙战于野”,其实就是根据四季自然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鸟兽之文”,便是我们说的见于龟、马身上的花纹。“远取诸物”,便是观察生活中的器物,例如《鼎》卦,便是以鼎的形象来比喻吉凶祸福。三是观察自身,《周易》中的一些卦直接取自于人的身体或人的行为,如《咸》卦以夫妻之道为基础,描述了万事万物交互感应的发展变化。、《河图》《洛书》的神秘性,在汉代得到了全面的闸发,《春秋纬·说题辞川中就说、,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故、《图》有九篇《书》有六篇、认为《河图》为乾,为天苞,乾爻皆阳,阳爻称九,故作图》九篇,以应其数;《洛书》为坤,为地符,坤爻皆阴、阴文六,故作《洛书》六篇,以应其理。在此基础上,汉人还作了图纬》与《洛书纬》。汉人对这两部经典的推崇以及在上的大量附益表明,在汉代应该有《河图》《洛书》传,否则纬书不可能言之凿凿地进行大量的解释
关键词:
紫微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