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术数学中,发轫于《周易》的“三式”指的是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和六壬神 课。其中六壬又居首位,被术数学家誉为“三式之最”。六壬学从《周易》发展而来,又把古代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学术理论含纳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概括地说,六壬学就是融汇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易经》八卦等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推导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达到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一种学说。、六壬神课又分为大六壬与小六壬。运用初、中、末三传、四课为基本条件去推、算事物的为大六壬,运用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等六神去推算吉区、的叫小六壬。小六壬一般在《通胜》里可找到,方法比较简单,而大六壬则非常复、杂,较为艰涩难明,但论断比较准确。大六壬可推断之事物范围是很广的,有财运、、健康、婚姻、事业、交易、官司、家居宅运等,而且能准确地断定,因此,大六壬 也称为“神课”。六壬一类的书籍,在《隋志》、《唐志》中已有记录,至郑樵《通志》所载六壬、书目共八十二部,计一百九十一卷,明代焦边的《国史经籍志》所列的多至八十三、家。清代编修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六壬的书籍收录了《大六壬类集》,而、《四库全书》中关于六壬的著说,只取《六壬大全》,共十二卷。、除了以上所述的六壬著作,清代乃至民国,大六壬的研究与著述相续不绝。历、史上精于六壬的或在壬学上有重要著述与研究成果者,有许多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如《通志》所列,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便撰有《六壬明鉴连珠、歌》和《六壬髓经》,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王肯堂的《郁冈斋笔尘》、、茅之仪的《武备志》中均有关于六壬的研究与阐述。六壬对于中华文化及中国人的 影响之广泛可见一斑。
关键词:
紫微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