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是什么?接下来,天文现象为你揭秘。 近地小行星(neas)是指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它们可能具有与地球相撞的危险,如果你对近地小行星感兴趣,请继续阅读。 近地小行星的中文名是“近地小行星”,外文名为“near-earthasteroid”,简称neas,它的定义是运行时可离地球轨道很近的小行星,别称“彗星”,这倒让人有些奇怪,对吧? 让我们深入了解近地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数量截至2011年9月约为19500颗,直径超过1km的小行星有500多颗,这些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颗一旦撞击地球,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威胁,近地小行星分为阿登型小行星、阿莫尔型小行星和阿波罗型小行星三类,访问近地小行星所需的delta-v比访问月球还小,nasa的近地小行星约会探测器已经访问过最着名的小行星433号(爱神星),日本的隼鸟号也成功登陆系川并带回样本。 目前已知的大小4km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数百个,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km的近地小行星,天文学家相信它们只能在轨道上存在一千万至一亿年,它们要么最终与内行星碰撞,要么就是在接近行星时被弹出太阳系。 一下,近地小行星是一个值得的天文现象,它们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如果你对更多关于近地小行星的信息感兴趣,请继续我们的后续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