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星的基本含义你知多少?

天文现象

天文学家观测到织女星红外线辐射超量,显示织女星似乎有尘埃组成的拱星盘,这些尘粒可能类似于太阳系的古柏带,是岩屑盘中的天体碰撞产生的结果。

基本含义

天体摄影术诞生于1840年,当时约翰·威廉·德雷伯使用银版照相法对月球进行摄影,在1840年7月17日,哈佛大学天文台的科学家乔治·菲利普斯·邦德和约翰·亚当斯·惠普尔对织女星进行摄影,它成为人类第一颗(除了太阳以外)摄影的恒星,后来,亨利·德雷伯在1872年8月对织女星摄影时,得到了第一张恒星光谱的照片,这也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展现恒星吸收谱线的人,从1943年开始,天文学家将织女星的光谱当成分类其他恒星的标准之一。

地球上观察到的恒星亮度是由视星等表示的,视星等随着恒星亮度的增加而减小,肉眼能见的最低亮度恒星为6等星,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7等,织女星曾经被用作标准的光度测定,但这种方法已经被更现代的规定取代,现代视星等的零点普遍使用特定数值的光流量来表示,这种方法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更加简便,因为它不能永远作为度量的标准。

织女星是ubv测光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用于测量通过紫外、蓝和黄色滤光片的恒星星等,在1950年,天文学家选择了六颗恒星来设置ubv测光系统的初始平均值,这六颗恒星的平均星等被定义为:u-b=b-v=0,织女星在可见的范围内有相对接近的电磁波谱,因此光流量密度大致相等,织女星的光流量密度在红外波段大幅降低。

---

天文学家观测到织女星的尘埃盘

据观测,织女星似乎拥有一个由尘埃组成的拱星盘,这可能是由于岩屑盘中的天体碰撞产生的结果,这类似于太阳系的古柏带,这些尘粒的存在为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形成过程。

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自1840年起,天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在那个年代,约翰·威廉·德雷伯发明了银版照相法并开始对月球进行摄影,随后,哈佛大学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对织女星进行了首次恒星的摄影,这一成就使得他们成为了早期天文学界的明星,而在后续的研究中,天文学家们又开发出了光谱分析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恒星和其他天体的理解,现在,织女星的光谱已被用作分类其他恒星的标准之一。

对于地球上的我们来说,观察恒星的亮度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我们使用视星等来表示恒星的亮度,视星等越大,恒星的亮度就越高,而织女星的视星等被用作标准化对数刻度的基础,这是因为它在所有波长下的亮度都相当均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通常使用特定数值的光流量来表示视星等,这种方法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更加简便。

织女星也是ubv测光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用于测量恒星星等的紫外、蓝和黄色部分,ubv测光系统在天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就包括测量织女星与其他恒星的亮度,值得一提的是,织女星的u-b和b-v平均值都被定义为了0,这说明它的在黄、蓝和紫外部分的电磁波谱几乎都呈现一致的亮度,即光流量密度大致相等,然而它的红外波段的光流量密度较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