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循环图 奇门遁甲源于阴阳易理,阴阳易理源于天道,古人对于天道的形成与消亡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如下所示的天地循环图。 古人认为,天开于子宫时期,地形成于丑宫时期,人产生于寅宫时期……到了戌宫时期,人也随着万物消亡;到了亥宫时期,连天地也逐渐消失,又呈现出一片混沌状态。然后再重新开天辟地,周而复始,如此循环以至无穷无尽。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构建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体现了宇宙中一切事物对立统一、相磨相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古人认为,在天地未分的混沌时期,宇宙只呈现出一团混而为一的元气状态,叫做太极,也叫无极。太极静而生阴,动而生阳,分化出天地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上说,无极之前阴含阳,有象之后阳含阴同。宇宙万物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包含与转化着,十分复杂与微妙。古人还认为天与地的形成与终结的周期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叫做“一元”之数。一元又分为十二宫,每宫一万零八百年,叫“一会”之数。十二会为一次“大数”。所谓“大数已定”由此而来,古人认为,天开于子宫时期,地形成于丑宫时期,人产生于寅宫时期……一直发展下去,到了戌宫时期,“物闭于戌”,人也随着万物消亡;到了亥宫时期,连天地也逐渐消失,又呈现出一片混沌状态。然后再重新开天辟地,周而复始,如此循环以至无穷无尽。以上数字虽然未必准确与科学,但我们已经可以为古人感到惊奇与骄傲了,他们竟然具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还掌握了宇宙形成与消亡的大致规律,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大观念,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谋而合。奇门遁甲正是在阴阳易理的基础上,分为阳遁和阴遁两种。冬至一阳生,故冬至后为阳遁;夏至一阴生,故夏至后为阴遁。阳顺而阴逆,以体现天地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这是奇门遁甲的测算方法,又称顺逆法。 夏至与冬至:阴阳二遁分界点 二至是指冬至和夏至,在奇门遁甲中,冬至后为阳遁。冬至时“六阴盛极,一阳来复”,冬至节的一阳初生于地支的“子”,因此放在八卦的坎宫。冬至上元为阳遁一局,从坎宫起甲子。坎宫洛书数为一,故为坎一宫。冬至从坎一宫起甲子布六仪。夏至后为阴遁,夏至节“六阳剥尽”“一阴始生”这一阴生于地支的“午”,因此放在离宫。夏至上元为阴九局,从离宫起甲子。离宫洛书数为九,故为离九宫。夏至从离九宫起甲子布六仪。此句的意思是说二至分别从一宫和九宫开始布六仪。 阳遁与阴遁的划分 奇门遁甲分为阳遁和阴遁两种,这两种的划分是冬至后为阳遁,夏至后为阴遁。下面就用图来说明。 阴阳之理:奇门遁甲总法则 《易经·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或变为阳刚,或变为阴柔,阴与阳互相包含与转化着。这一宇宙法则、人生规律,也就是天理与人道。懂得了这个“理”,整个天地万物,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甲、七曜、八门、九星等,都在掌握之中了。这是说奇门演示宇宙万象的微妙作用。 包罗宇宙万象的奇门遁甲 源于阴阳之理的奇门遁甲包罗着宇宙万象,所以它是宇宙法则,也是人生规律,如果能明了其中之理,整个天地万物都在掌握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