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介绍 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传统节日,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历史名人 ...

 普米族是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国少数民族。以下是关于普米族的一些介绍:
  1. 人口数量:根据 2021 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普米族总人口为 45012 人。
  2. 地区分布:主要聚居于云南,云南普米族人口占全国普米族总人口的 97.99%。在云南,普米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临沧地区的云县等。此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等地也有分布,普米族与汉、白、纳西、藏等民族杂居。
  3. 传统节日
    • 大过年:普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腊月初六、初七、初八,以初六为岁末、初七为岁首,会举行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各地风俗略有不同。节日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祭祀祖先、唱歌跳舞等。
    • 大十五节:每年腊月十五,人们盛装聚集在村寨旁的神山上,烧香祭神。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在神山上野炊做饭,老人们饮酒对歌作乐,年青人则举行赛马、打秋千、跳民族舞等娱乐活动,庆祝新年 “吾昔节” 的结束。解放后,革除了宗教内容,增添了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节目。
    • 尝新节:在农作物成熟时举行,人们会采摘新谷,品尝新米,祭祀祖先,庆祝丰收。
    • 绕岩洞转山会:普米族的传统宗教节日,人们会前往特定的岩洞和山上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
  4. 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
    • 服饰文化:普米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男子通常穿大襟短衣、宽脚裤,外罩长衫,腰间系腰带,头戴毡帽或皮帽,脚穿靴子。女子穿大襟上衣、百褶长裙,外套坎肩,系彩色腰带,头戴包头或扎辫子,佩戴耳环、项链等饰品。
    • 饮食文化: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擅长用风腌办法把猪肉制成猪膘肉或腊肉,琵琶肉最为驰名2。普米族还喜欢饮用酥油茶、化油茶、盐茶、米花茶、核桃仁茶等,也爱喝苏里玛酒。
    • 建筑文化:普米族的传统建筑为木楞房,用圆木垒墙,屋顶用木板覆盖,具有保暖、防风的功能。房屋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 音乐舞蹈文化:普米族的音乐以民歌为主,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内容丰富,有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舞蹈有 “搓蹉” 舞,节奏明快,动作简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宗教信仰:普米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韩规教等原始宗教,以及神明崇拜、祖先崇拜、动物崇拜等早期信仰。历史上普米族也信仰藏传佛教。
  5. 历史名人:由于普米族的历史记载相对较少,可能没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但在普米族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为民族文化传承、团结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只是他们的事迹可能没有被广泛传播和铭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