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介绍 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传统节日,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历史名人 ...

 以下是关于鄂伦春族的介绍:
  1. 人口数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鄂伦春族的人口数量约为 9168 人。
  2. 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的逊克县、塔河县、呼玛县、嘉荫县等地。
  3. 传统节日
    • 篝火节:鄂伦春族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 6 月 18 日举行。起源于对火神的崇拜,活动分为祭祀仪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民歌表演、家庭传统习俗表演、篝火娱乐晚会等部分。体育比赛有赛马、射击、摔跤、拉钩、掰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等。2009 年,“鄂伦春民族篝火节” 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 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
    • 服饰文化:鄂伦春族的服饰多以兽皮为原料,具有浓厚的狩猎民族特色。狍皮帽是其典型的服饰之一,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不仅保暖,而且在狩猎时可以起到伪装的作用。狍皮大衣、皮裤等也是他们常穿的服饰,结实耐用,适合在山林中活动。
    • 居住文化:鄂伦春族过去居住在 “斜仁柱” 里,汉语称 “撮罗子”。这是一种用木杆搭建的简易圆锥形房屋,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合他们游猎的生活方式。
    • 饮食文化:以狩猎所得的兽肉为主食,如狍子肉、鹿肉、野猪等。他们还会食用一些野菜、野果等。特色食品有 “手把肉”,即把大块的肉煮熟后用手拿着吃,味道鲜美。
    • 狩猎文化:狩猎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方式,他们有着精湛的狩猎技艺和丰富的狩猎经验。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和习俗,如对猎具的制作和使用、狩猎的技巧和策略、对猎物的分配等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
    • 艺术文化
      • 音乐舞蹈:鄂伦春族的音乐以民歌为主,曲调简洁明快,歌词多反映狩猎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舞蹈动作刚健有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如 “黑熊搏斗舞”“树鸡舞” 等,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创作的舞蹈。
      • 工艺文化:擅长桦皮工艺和兽皮工艺。桦皮工艺包括制作桦皮船、桦皮盒、桦皮桶等生活用品,桦皮制品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兽皮工艺则主要是将兽皮加工成衣服、帽子、手套等服饰,以及一些装饰品。
  5. 历史名人
    • 郭道甫:是鄂伦春族的早期知识分子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致力于鄂伦春族的文化教育和民族解放事业,积极倡导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鄂伦春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孟庆海:为鄂伦春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付出了努力,在民族文化研究、艺术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鄂伦春族文化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