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历史悠久,其由来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如下:
- 远古起源:
- 满族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 7000 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是满族最早的先民。据史书记载,肃慎自公元前 22 世纪的舜禹时便见诸史籍,他们向中原王朝进贡过 “楛矢石砮” 等特产。
- 不同时期的演变:
- 挹娄时期:到了汉朝至晋朝时期,肃慎人被称为挹娄。挹娄生活的地区大致与肃慎相同,不过一部分部落已迁徙到今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部,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为密切。挹娄人以采猎为主,也开始种五谷、养牲畜。
- 勿吉时期:南北朝时期,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勿吉人的农耕比重进一步增加,开始种植䍘、麦、稷和葵等农作物。
- 靺鞨时期:隋朝至唐朝时期,勿吉人又被称为靺鞨。公元 7 世纪末,一部分靺鞨人东迁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建立了 “震国”,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 “渤海郡王”,此后便以 “渤海” 为号,史称渤海国。渤海国曾获得 “海东盛国” 的称誉,但到 9 世纪末被辽所灭。靺鞨部落中的黑水靺鞨分布在今黑龙江省爱辉县以东、依兰县以北、直临大海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后来向南迁移。
- 女真时期:
- 辽金时期:辽朝时,靺鞨被称为 “女真”(《辽史》称 “女真” 为 “女直” 是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的完颜部逐渐强盛,1115 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建立金朝。金朝灭辽朝、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迁都燕京。在近百年的发展演变中,大部分女真人与汉人及其他民族融合,只有散居于今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的女真人延续下来。
- 元朝时期: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达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及东部一带定居。女真人大致分为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三大部分,其中建州女真就是后来形成满族的主要成员。
- 满族形成:
- 1616 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 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市)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族(简称满族)。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1644 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如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 - 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和文字(满文是十六世纪末以蒙文字母为基础创制),还擅长骑射等。满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