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由来和历史发展

 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由来和历史发展如下
  • 族称起源:哈尼族有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咪、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海尼、和尼、罗缅、叶车等 30 多种自称和他称。主要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哈尼族的迁居环境、民族交往、文化融合的情况不同。而不同的名字往往是表示不同地区的哈尼族。比如,居于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元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等四县自称 “哈尼”,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称 “雅尼”,散居于景东县、镇沅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平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普洱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等县(自治县)多自称为卡多、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在汉文史籍中,哈尼族历史名称繁多,主要是由当时氏族部落的不断分化繁衍所造成。秦汉称 “昆明叟”,魏晋南北朝称 “乌蛮”,唐宋称 “和蛮”,元代称 “斡蛮”“斡泥”,明代称 “窝泥”“和泥”,清代称 “和泥”“窝泥”“禾尼”。虽然哈尼族名称众多,但音义基本一致为 “和人”。主要自称中的哈、豪、黑、和以及历史名称中的禾、窝、斡、俄、阿、哈均从 “和”(wó)音。泥、尼、比、别、弼等均从 “尼”(ní)音。近年来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出哈尼族名称的定义。有的学者根据哈尼族世代居山梁或半山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汉文史籍中的零星记载,将哈尼族名称的含义定义为 “住在山坡上的人”。有的学者则认为,“哈尼” 一词是构成飞禽走兽、力量、人、女性名称的词素,“哈” 作为氏族的徽记,含有强悍、勇猛、力量的意思,“尼” 和 “咪” 是同意的转意,不仅具有人的概念,而且具有女性的含义。总之,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的两千多年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 “和人”。1953 年 7 月 15 日召开的格朗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经讨论统一称 “爱尼族”。国家正式组织民族识别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与散布其他地区的各支系一起,统一称为哈尼族。
  • 民族形成:哈尼族主要是由古代的氐羌族群与云南高原的土著民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
  • 人口分布:根据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哈尼族人口为 1733166 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阳县、绿春县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 历史沿革
    • 先秦时期: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记载,氐羌族群原游牧于青、甘、藏高原。秦献公时期(公元前 384 - 公元前 362 年),秦朝的势力迅速扩大,并开始大肆进行征服邻近部落的侵扰活动,氐羌族群被逼无奈流迁各地。在迁徒中,南迁的羌人不断繁衍,形成牦牛种和越嵩羌、白马种、广汉羌等多个部落,活动于现在的川西南、滇西北、滇东北的广大地区。流散迁徙,并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 3 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部落称为 “和夷”。这一记载,与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民间传说基本一致。据说哈尼族的祖先,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个名叫 “努玛阿美” 的地方,之后逐渐南迁,居住在 “谷哈” 和 “轰阿”(指滇池、洱海沿岸)广大地区,与 “昆明种人” 相互交错杂居。后因遭异族侵扰,分两条路线往南迁徙:一条即早先 “和夷” 自川西南迁经滇池昆明一带,再经南迁至滇东南的六诏山区;一条自滇西北迁经大理湖滨平坝,然后分别南下到今哀牢山、无量山区的景东、景谷、镇沅、新平至石屏、建水、蒙自、开远,继而至元江、墨江、红河、元阳、绿春、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
    • 秦汉至隋唐时期:从公元 4 世纪到 8 世纪的初唐期间,有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在唐人文献里,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 “和蛮”。公元 7 世纪中叶,“和蛮” 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就列入了 “和蛮” 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都是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 地方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 “三十七蛮郡” 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 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地区。
    • 宋元时期:宋朝时,哈尼族开始从 “乌蛮” 中逐渐分化。散布于哀牢山、无量山广大地区的哈尼族称为 “和泥”,滇东南六诏山区出现 “和蛮” 部落,曾多次向宋皇朝贡方物,开始与中原有了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
    • 明清时期:明朝时,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临安、元江、车里、普洱、楚雄、永昌等地。清朝时,哈尼族的分布范围与明朝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地区的分布有所变化。
    • 近代时期:近代以来,哈尼族地区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 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哈尼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哈尼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